酬刘柴桑。魏晋。陶渊明。 穷居寡人用,时忘四运周。门庭多落叶,慨然知已秋。新葵郁北牖,嘉穟养南畴。今我不为乐,知有来岁不?命室携童弱,良日登远游。
偏僻的居处少有人事应酬之类的琐事,有时竟忘记了一年四季的轮回变化。
巷子里、庭院里到处都是树木的落叶,看到落叶不禁发出感叹,才知道原来已是金秋了。
北墙下新生的冬葵生长得郁郁葱葱,田地里将要收割的稻子也金黄饱满。
如今我要及时享受快乐,因为不知道明年此时我是否还活在世上。
吩咐妻子快带上孩子们,乘这美好的时光我们一道去登高远游。
酬(chóu):答谢,酬答,这里是指以诗相答的意思。用诗歌赠答。
刘柴桑:即刘程之,字仲思,曾为柴桑令,隐居庐山,自号遗民。
穷居:偏僻之住处。
人用:人事应酬。
四运:四时运行。
周:周而复始,循环。
门庭:闾里内的院落。门原作“榈”,底本校曰“一作门”,今从之。
葵(kuí):冬葵,一种蔬菜。
郁(yù):繁盛貌。
牖(yǒu):原作“墉”,城墙也,高墙也,于义稍逊。底本校日“一作牖”,今从之。和陶本亦作“牖”。
穟(suì):同“穗”,稻子结的果实。
畴(chóu):田地。
不(fǒu):同“否”。
室:妻室。
童弱:子侄等。
登远游:实现远游。
参考资料:
1、袁行霈撰.陶渊明集笺注:中华书局,2011.03:第100页
2、傅东华选注;王莞菁校订.陶渊明诗:长江出版传媒,崇文书局,2014.09:第37页
3、(晋)陶渊明著.陶渊明集 插图本,:凤凰出版社,2012.12:第56页
《酬刘柴桑》作于东晋义熙十年(414年)秋天,时陶渊明五十岁。这年秋天,刘柴桑下庐山来拜访陶渊明,相互作诗和唱,陶渊明于是作下《酬刘柴桑》。
参考资料:
1、陈庆元,邵长满注评.陶渊明集:凤凰出版社,2011.01:第77-78页
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记》、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 ...
陶渊明。 陶渊明(约365年—427年),字元亮,(又一说名潜,字渊明)号五柳先生,私谥“靖节”,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、文学家、辞赋家、散文家。汉族,东晋浔阳柴桑人(今江西九江)。曾做过几年小官,后辞官回家,从此隐居,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,相关作品有《饮酒》、《归园田居》、《桃花源记》、《五柳先生传》、《归去来兮辞》等。
舟中除夕。清代。蒋诗。 舟行逼除夕,怅怅欲何之。岁暮天涯客,关河此夜思。更深人语寂,雨急漏声迟。独坐篷窗下,无心对酒卮。
感寓 其十。明代。童轩。 丹山出异鸟,文采光陆离。高飞薄霄汉,虞网巧空施。昔当有虞氏,此鸟曾来仪。一鸣恊韶乐,千载应昌期。回观百鸟群,喧啾竟何为。
次韵何茂恭重阳前二日见过。宋代。喻良能。 西风篱落兴悠然,秋影横江雁帖天。短发未成吹帽饮,高吟先赠把茱篇。黄花一笑小重九,青眼相看又四年。欲试烟波钓竿手,南湖同上月明船。
河北村题壁。清代。延君寿。 烟散前林霁,茅檐罢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鸦乱定巢迟。糁米田家饭,《豳风》壁上诗。愿将归隐意,说与牧羊儿。
六七月之交山中凉甚。宋代。陆游。 城市方炎热,村墟乃尔凉。拂窗桐叶下,绕舍稻花香。独鹤警秋露,双萤明屋梁。卧闻机妇织,感叹夜初长。
奉和武功学士舍人纪赠文懿大师净公。唐代。徐铉。 满卷文章为世重,出尘心迹少人同。腾腾自得修真理,不管浮生觉梦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