阆水歌

阆水歌朗读

嘉陵江色何所似?石黛碧玉相因依。

正怜日破浪花出,更复春从沙际归。

巴童荡桨欹侧过,水鸡衔鱼来去飞。

阆中胜事可肠断,阆州城南天下稀!

译文

嘉陵江水色像什么?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。

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,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。

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,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。

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,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!

注释

阆水:又名“阆中水”。即嘉陵江。

嘉陵江:长江上游支流。在中国四川省东部,发源于秦岭,重庆市注入长江。

“石黛”句:形容江色之清绿。石黛,即石墨。青黑色,诗词中因多称“青黛”。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,相因依,犹相融和。因兼有黛碧二色。

“正怜”两句:仇兆鳌注:“日出浪中,照水加丽;春回沙际,映水倍妍。”沙际,犹言水边岸边。岸草先绿,故春似从沙际而归。

巴童:巴地儿童。攲(qī):倾斜。

水鸡:水鸟名。

阆中:是举全部而言。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阆水迂曲经郡三面,故曰阆中。”胜事:美景。这里指山水之美。可肠断:极言其美之可爱。《杜臆》:“阆中胜事,总结上文,而赞云‘可肠断’,犹赞韦曲之花,而曰‘恼杀人’也。”(杜甫《奉陪郑驸马韦曲》诗:“韦曲花无赖,家家恼杀人。”)

“阆州”句: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。错绣如锦屏,号为天下第一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00-201

阆水歌创作背景

  杜甫在广德元载(763年)秋第一次到阆州,是为好友房琯奔丧。 广德二载(764年)春初至春晚(即农历的正月至三月),杜甫第二次到阆中,是应王刺史之邀,一住近三月。其间,他参与了唐代阆中在清明节前后十日祭祖祭亡友的扫墓活动。 因感慨万端,写下了著名的《阆水歌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萧涤非.杜甫诗选注.北京:人民文学出版社,1998:200-201

杜甫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 ...

杜甫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舟行逼除夕,怅怅欲何之。岁暮天涯客,关河此夜思。

更深人语寂,雨急漏声迟。独坐篷窗下,无心对酒卮。

()

丹山出异鸟,文采光陆离。高飞薄霄汉,虞网巧空施。

昔当有虞氏,此鸟曾来仪。一鸣恊韶乐,千载应昌期。

()

西风篱落兴悠然,秋影横江雁帖天。

短发未成吹帽饮,高吟先赠把茱篇。

()

烟散前林霁,茅檐罢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鸦乱定巢迟。

糁米田家饭,《豳风》壁上诗。愿将归隐意,说与牧羊儿。

()

城市方炎热,村墟乃尔凉。

拂窗桐叶下,绕舍稻花香。

()

满卷文章为世重,出尘心迹少人同。

腾腾自得修真理,不管浮生觉梦中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