念奴娇·石头城

念奴娇·石头城朗读

悬岩千尺,借欧刀吴斧,削成城郭。千里金城回不尽,万里洪涛喷薄。王浚楼船,旌麾直指,风利何曾泊。船头列炬,等闲烧断铁索。

而今春去秋来,一江烟雨,万点征鸿掠。叫尽六朝兴废事,叫断孝陵殿阁。山色苍凉,江流悍急,潮打空城脚。数声渔笛,芦花风起作作。

译文

在千尺的悬岩上,被鬼斧神工似的削成了城郭。千里长的石头城迂回不尽,在万里长江的洪涛中喷薄而出。当年王浚的战船旗帜飞舞,直指南京,利用风而没有停泊,在船头点燃了火炬,轻易烧断了石头城的铁索。

如今春去秋来,过了很多年,数万南飞的大雁飞过,在它的鸣叫声中,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。山色苍凉,江水湍急,潮水拍打着空荡荡的石头城。几声渔人的笛声,芦苇花在风中闪闪发光。

注释

念奴娇:词牌名。又名“百字令”、“酹江月”等。

石头城:在今江苏南京市清凉山后,曾是六朝“吴、东晋、宋、齐、梁、陈”的都城。石头城南北全长约3000米。城基遗迹为赫红色,内有大量河光石。此城原为楚威王的金陵邑,筑于楚威王七年(公元前333年)。东汉建安十六年(公元211年)吴国孙权迁此,在原址上重筑,取名石头城。在今清凉山麓,下临长江,形势险要,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地,有“石城虎踞”之称。

悬岩:指南京清凉山。

欧刀吴斧:《后汉书·虞诩传》,“宁卧欧刀,以示远近。”春秋时期名工欧冶子和吴国人所铸造的兵器。 [1] 

回:迂回。

喷薄:喷涌激荡。

王浚:西晋大将,两任益州刺史,曾用火攻的方式烧断石头城的铁索,攻破东吴。

楼船:带楼的战船。

旌麾(jīng huī):帅旗;指挥军队的旗帜。

风利何曾泊:据《晋书·王浚传》,晋帝要浚到秣陵后受王浑调度,船过秣陵,浚指着船帆对王浑的信使说”风利不得泊也“,自管下金陵抢功去了。

“船头”两句:是说,王浚用火烧断东吴拦江的铁锁,使得战船顺利通过。等闲:轻易。

征鸿:南飞的大雁

“叫尽”两句:大雁年年南飞,在它的鸣叫声中,建都在石头城的许多朝代都相继灭亡了。断:废圮。孝陵:明太祖朱元璋的墓。

空城:废置的石头城。

作作:光泽闪烁貌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锡荣.《名家讲解郑板桥诗文 》:长春出版社,2009年:255页

念奴娇·石头城创作背景

  雍正十年(1732年)农历八月初八,词人在南京江南贡院参加了乡试,乡试后游览了南京的名胜古迹,创作了《念奴娇·石头城》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咏诗.《郑板桥年谱 》:文化艺术出版社,2014年:30页

郑燮

郑板桥(1693—1765)清代官吏、书画家、文学家。名燮,字克柔,汉族,江苏兴化人。一生主要客居扬州,以卖画为生。“扬州八怪”之一。其诗、书、画均旷世独立,,世称“三绝”,擅画兰、竹、石、松、菊等植物,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,成就最为突出。著有《板桥全集》。康熙秀才、雍正举人、乾隆元年进士。中进士后曾历官河南范县、山东潍县知县,有惠政。以请臻饥民忤大吏,乞疾归。 ...

郑燮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舟行逼除夕,怅怅欲何之。岁暮天涯客,关河此夜思。

更深人语寂,雨急漏声迟。独坐篷窗下,无心对酒卮。

()

丹山出异鸟,文采光陆离。高飞薄霄汉,虞网巧空施。

昔当有虞氏,此鸟曾来仪。一鸣恊韶乐,千载应昌期。

()

西风篱落兴悠然,秋影横江雁帖天。

短发未成吹帽饮,高吟先赠把茱篇。

()

烟散前林霁,茅檐罢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鸦乱定巢迟。

糁米田家饭,《豳风》壁上诗。愿将归隐意,说与牧羊儿。

()

城市方炎热,村墟乃尔凉。

拂窗桐叶下,绕舍稻花香。

()

满卷文章为世重,出尘心迹少人同。

腾腾自得修真理,不管浮生觉梦中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