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乐·弹琴峡题壁

清平乐·弹琴峡题壁朗读

泠泠彻夜,谁是知音者。如梦前朝何处也,一曲边愁难写。

极天关塞云中,人随落雁西风。唤取红襟翠袖,莫教泪洒英雄。

译文

水声清幽悦耳,彻夜回荡,但谁又是它的知音呢?前朝如梦,边愁难写。

极目望去,天边的云中.征人与征雁同行于秋风之中。如此悲凉之景,让人不禁伤怀,只好唤来歌女消愁,不要让英雄热泪轻易落下。

注释

清平乐:词牌名,原为唐教坊曲名,取用汉乐府“清乐”、“平乐”这两个乐调而命名。双调,四十六字。上阕押仄声韵,下阕换平声韵。也有全押仄声韵的。

弹琴峡:据《大清一统志·顺天府》: “弹琴峡,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,水流石罅,声若弹琴。”

泠(líng)泠:形容水流声清脆。

关塞(sài):此处泛指边关之地。

极天关塞云中,人随落雁西风:化用杜甫《秋兴》诗: “关塞极天唯鸟道。江湖满地一渔翁”。这句写居庸关的形势极其险要。

唤取红襟翠袖,莫教泪洒英雄:化用辛弃疾《水龙吟·登建康赏心亭》词:“倩何人唤取,红襟翠袖,揾英雄泪”。红襟翠袖:指歌女。

参考资料:

1、(清)纳兰性德著;田萍注解.纳兰词全集鉴赏:中国画报出版社,2013.04:283-284页

2、(清)纳兰性德著.家庭书架 纳兰词:南海出版公司,2013.10:82页

清平乐·弹琴峡题壁创作背景

  康熙十五年(1676)十月,词人途径弹琴峡,秋风苍劲,远远的看着边塞的景色,兴亡之感不禁而生,于是作了这一首《清平乐》,并用以题壁。

参考资料:

1、闵泽平编著.纳兰词全集 汇编汇评汇校:崇文书局,2012.03:26-27页

纳兰性德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 ...

纳兰性德朗读
()

猜你喜欢

舟行逼除夕,怅怅欲何之。岁暮天涯客,关河此夜思。

更深人语寂,雨急漏声迟。独坐篷窗下,无心对酒卮。

()

丹山出异鸟,文采光陆离。高飞薄霄汉,虞网巧空施。

昔当有虞氏,此鸟曾来仪。一鸣恊韶乐,千载应昌期。

()

西风篱落兴悠然,秋影横江雁帖天。

短发未成吹帽饮,高吟先赠把茱篇。

()

烟散前林霁,茅檐罢午炊。雨多收稼晚,鸦乱定巢迟。

糁米田家饭,《豳风》壁上诗。愿将归隐意,说与牧羊儿。

()

城市方炎热,村墟乃尔凉。

拂窗桐叶下,绕舍稻花香。

()

满卷文章为世重,出尘心迹少人同。

腾腾自得修真理,不管浮生觉梦中。

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