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守义十三香是什么梗(王守义的传人什么梗)

当前位置:80知识网 > 生活常识 > 时间:2023-02-26 14:38

王守义十三香是什么梗(王守义的传人什么梗)

百科还没有的王守义十三香名称由来

查阅了全网大部分王守义十三香的相关资料,几乎是众口一词,王守义十三香是王守义祖上遗产。说的是他祖上在北宋都城为官,后弃官不做,在开封城内开了个调味品店,叫兴隆堂。1959年王守义为了糊口,操起祖上旧业,跑江湖市井卖起十三香。然后于1984年注册公司,建厂生产,赶上经济发展的潮流,很快做大了。

作为民间传统小商品,市场放开初期的王守义十三香,远不如同期的傻子瓜子名气大。但是他坚持走正路,走到了辉煌,唯有老干妈可与之相提并论,可以称为双雄的民间头部调味品。都有传统的民族骨气,不借钱,不上市,不广告。也就是说,不给被资本控制的机会,保持完整的自己。

但是,所有资料都对王守义十三香的名称含糊其辞,莫衷一是。因为这个名字并不是王守义祖上就有的,而是王守义跑江湖期间无意得来。老先生在世就沉默寡言话不多,这事没对谁说过,于是把这段故事带走了。多年后他的继承人与起名的当事人邂逅,饭桌上被人问起,当场恍然大悟。本文要分享的,就是王守义十三香名称的由来,这么一个响彻华夏大地的名字到底是怎么来的。听着像似逸闻传说,其实确有此事,当初点化他的当事人,是我40年的银行同事,王守义得到他的点化,世上有了王守义十三香。

农村集市的叫卖声

河南淮河以北的信阳、驻马店一带,农村都有赶集的习俗。自家吃用不完的粮食蔬菜,手工艺日用品,拿到集市卖几个钱,也买些家里缺少的东西。祖祖辈辈都这样过着,即便在市场严格管理的那10年,粮食、棉花、肉,所有计划供应物资不许市场交易,蔬菜和手工家用品也没被禁止,每天的早市照样热闹。这样的早市叫露水集,天不亮附近乡亲们挑着菜来了,日上一杆高,露水晒干散场,回家干活。

我经历过那个时期,就卖过钓的鱼。那是夜钓手电筒没电池了,急需想买,一毛五一对,兜里一分钱没有,就把早起钓到的鱼拿到市场卖。一位大嫂出于同情,花了两毛钱都买去,说你10来岁的孩子别学这些五拗猴。五拗猴是光山土话,邪门歪道的意思。

农村集市数着过年热闹。过小年开始,不再是露水集,从早到晚没了时间限制。十里八乡都赶到一起,互通有无,卖货的一声接一声吆喝,买货的高声大嗓讨价还价。在这期间的集市里,尤其活跃和显眼的,是外地来的卖货人,其中的卤肉香料人堆里,就有王守义的身影。

五香~~~八大味!(上):十三香源于古代药膳

王守义祖籍开封,自己家在通许县。开封曾是北宋首都,文化沉淀厚实,特别在吃的上面。譬如陕西,一碗看着简单的臊子面,却蕴含着汉唐千年的宫廷文化。河南这一带民间也是如此,通过一些简单的饮食习俗,能感受到当初皇宫的奢侈。

北宋开封皇宫美食,散落民间有很多,现在的开封夜市的杏仁茶、逍遥镇的胡辣汤都是。还有种南北通用的调味品,叫做五香的,方剂式煮肉香料,也是当初北宋皇宫散落出来。五种香料配伍成一剂,用来煮肉,宋朝发展而成的定型配方。其实煮肉加香料,先秦时期就有了。古人发现了药食同源的自然法则,有了药膳的研究和实践,到宋代发展到极致,《太平圣惠方·食治门》,就有160个药膳方剂。传到民间,就有药膳里简单实用的五香料,当菜肴佐料,因而得以流传开来。

五香料的配方,一般的是八角、花椒、桂皮、丁香、小茴香五种香料,放在一起,煮出来的肉具有皇家御厨的味道,肉类味道升华,浓香扑鼻,百吃不厌。

五香~~~八大味!(中):十三香的南北不同用法

在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,五香在烹饪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同地区有不同用法。主要以淮河为界,淮河以南以煮肉为主,当地叫做卤肉。把香料囫囵个封入小布袋,和肉一起煮。香料配方里,有增香,有上色,有去腥,有防腐。煮出来了肉色香味俱佳,还能放几天不坏。所以后来有发展,根据口味需要,添加有更多的香料,多的几十种,一般也有十好几种。不过再怎么添加,都是以五香为根本,于是行业对卤肉香料有了君、臣之说,五香为君,其他为臣。

淮北以佐料为主要用途,主要炒菜、拌馅用来添加,所以就不能囫囵个的用。这个用法应该是王守义祖上首创,起码他起到了推广普及作用。从饮食风俗习惯解释,淮河是南北分界线,南边稻产区,吃米;北边小麦产区,吃面。两地区的下饭菜就有非常明显的区别,稻产区吃菜讲究花样多,小麦产区就比较简单,至今面条和馒头还可以白吃,菜都不要。

这个饮食习俗只用来说明一个问题,淮河以南的吃卤肉多,日子再紧张,逢年过节必须要做卤肉,包括卤鸡卤鸭。淮河以北不讲究卤肉,但是少不了五香,菜肴有了五香的味道,才感到是过年。所以,当炒菜调料的五香,就被磨成粉,方便使用。后来五香粉也流传到淮河以南,用量不是很普遍,早点铺的包子馅会用到,家庭一般不用。

五香~~~八大味!(下):十三香的配伍内容

宋代老王家的兴隆堂卖的具体什么货物,推理该是当今的干货调味品,五香料应该是当家商品。否则王守义1959年再出江湖,就不会卖这个。为什么这样推定?因为王守义卖的不是五香料,而是升级版配方:五香八大味。

没错,王守义在集市上的叫卖声,就是五香~~~八大味!

社会上对王守义十三香的配方有各种说法,有说十三种香料,有说十八种,还有说几十种的。这里告诉你,就是十三种,配方在王家祖上就定型的五香料再加八味香料,不是王守义的发明。也就是说,王守义从再出江湖,到1984年注册公司之前,王守义卖的货不叫十三香,而是他的市场吆喝声:五香~~~八大味。

际遇发生在1984年的河南信阳明港镇

生于1932年的王守义,1984年已经52岁了,还在河南驻马店一带的汝南、正阳、确山和明港的多个集市游走叫卖。他的场景画像,坐在小马扎上,面前摆个研磨中草药的铸铁研槽,两脚踩着研磨盘来回滚动,两手招呼着研槽里的香料,嘴里一声接一声吆喝:五香~~~八大味!

在明港镇集市,王守义遇到一个年轻人,这人个不高,清瘦精神,性格沉稳,颇有未出山的孔明风范。他姓黄,在银行做信贷员。当时的银行才开始分设,刚有了人民银行、农业银行、工商银行三家,黄同学在工行,跟我同事,而且一同事几十年,没红过一次脸。

黄同学有着很明显的职业个性,善于发现市场机会,也不断得到施展和印证。十几年后的1997年,我俩还在一个行,他主外部业务,我主内部管理。就那几年他的这个特性得到极致施展,成了圈内出名的亿万富翁制造者。当时资本市场很有名的三剑客,就从他手里脱颖而出的。

后记:王守义十三香的名字由来

集市上见到王守义卖货,黄同学感到新奇,那是他第一次见到五香磨成粉,不是信阳的传统烹饪,葱姜加了把肉煮熟。两人有了交谈,黄同学极爱刨根问底,很快知道大概,认为这东西会有大市场。后来几次交往,成了忘年交朋友,给王守义出了两个主意:一个是这样研磨太费力,效率低,不如买台磨粉机。当时市场已经有卖一风吹粉碎机,买了就可以大批量加工,能把生意做大;第二个就是产品名字要改,说你五香八大味,不就是十三种香料吗?干脆就叫十三香。

就这样,十三香横空出世。王守义完全听取了黄同学的建议,回去就买机器,建工厂,注册公司。

这就是王守义十三香名称的由来,冠名人还在,现在是武大客座教授。



猜你喜欢